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4日讯(记者 范洋航)你知道吗?大学里实验室开展核技术利用项目也需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核物理、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衍射仪等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科研、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科研与教育的摇篮,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已成为校园安全乃至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然而高校环境相对较封闭,有时会出现采购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后,却暂未去环境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加之高校核技术利用种类多、人员杂、场所分散,除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人员外,还有大量学生参与实操,人员流动性大且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理能力更增加了辐射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主动作为、帮助高校完善辐射安全管理,不仅是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必然要求,更是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安全生产、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担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编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南系列文件(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包含科研机构使用的相关核技术利用项目的辐射安全管理要求,为高校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促进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全面提高辐射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全周期管理:筑牢辐射安全的“铜墙铁壁”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实际,以全周期管理思路,编制了核技术利用单位标准化建设指南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办法过于宏观、缺乏具体指导的问题。全周期管理即涵盖项目建设、运行、退役各阶段的环保手续、制度建设、辐射安全防护措施规定,从辐射安全许可的获取与变更,到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与个人剂量监测,再到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设施与场所环境监测,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指导。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框架,确保辐射安全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如同一道坚固的“防辐长城”,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保驾护航。
严慎细实:落实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在于执行,只有切实将制度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24年12月深圳市环境局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到深圳某大学材料科学系评估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其实验室内的2台X射线衍射仪(Ⅲ类射线装置)常用于精确测定物质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等分析。
“老师您好!这份环境辐射检测报告的封面缺少‘CMA’标志,检测依据需要有‘HJ 1157-2021’标准,另外这个‘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不符合相关标准,麻烦您及时换一下。”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指出了校方存在隐患的地方。据了解,“CMA”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认证,而《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 1157)则规定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要求。针对管理制度落实中的细节,专业团队不仅会指出关键问题点,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解释各种规定要求的内涵,在落小落细中完善配套措施,在抓严抓实中增强防护意识。
同心协力:共筑辐射安全文化新高地
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严以修身方能严以律己。推进辐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更是构建和深化一种辐射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指南》引领下,高校推进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让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细致的防护技能水平得以传承。在学生新老交替之际,更是能引导师生从被动地服从管理,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行动,共同守护好这道安全防线,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接下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化全周期管理理念在辐射安全领域的应用,不断完善和更新《指南》内容,确保其始终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辐射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发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南系列文件。